|
|
|
朗霞街道距余姚市区北8千米。办事处驻地于迎霞路88号。东与低塘街道相邻,南与阳明街道、马渚镇相连,西与泗门镇接壤,北至小曹娥镇及慈溪市。辖区东西极距7.8千米,南北极距10.1千米,面积43.88平方千米。下辖龙王堂、西墟、邵巷、镇西、新南王、熊家街、赵家、新新、天华、天中、朗霞、干家路、杨家十三个行政村和朗霞居委会。至2014年底,全街道共有14676户,常住人口72259人,其中户籍人口42437。人口自然增长率0.106 %
南宋时,为开元乡阁剩里。明代改为东成里。明末清初,中心地段徐家大房的前廊后厦开始有人设摊买卖,逐渐形成市肆。清康熙年间,已称徐家廊厦。雍正年间,简称廊厦。民国初,设廊厦乡,后取谐音,为朗霞。1928年已称朗霞乡。1949年初,属朗霞、柯义、义五、天华乡。1950年,属朗霞、道塘、明风、泠江、新新、常胜、天华乡。1956年为朗霞、新新、天华乡。1958年属红旗公社,下设朗霞、道塘、明风、新新、熊家街、天华管理区。1961年,为朗霞、新新、天华公社。1970年,东蒲、天华、青山三公社合并为东蒲公社,次年复分。1983年,改为朗霞、新新、天华乡。1986年,朗霞改为镇。1992年,新新、天华两乡并入朗霞镇。2003年3月,朗霞撤镇设街道,原属朗霞镇的水阁周村、大庙周村划归泗门镇,原属低塘镇(街道)的镇西村、邵巷村、西墟村、龙王堂村划归朗霞。2002年初建立的姚北工业新区(2005年更名为浙江余姚工业园区)与朗霞街道合署办公。
辖内地处宁绍平原,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、光照充足、雨量充沛,年平均气温16.2℃,年日照时数2100小时,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,年平均湿度80%,无霜期240天,地势北高南低,地面标高在3.4—— 4.2米左右,南部有少量山丘,为四明山余脉。街道内共有大小河流206条,总长163.8千米,纵长泠江,横临周江、
大沽塘江为主要河道。
农业历来以粮棉生产为主,间有少量经济作物。耕地面积2067公顷,山林面积46.7公顷。农作物播种面积2042公顷。水稻复种面积1818.7公顷。2014年生产粮食18281吨,其中水稻12632吨、小麦4002吨。2014年种植蜜梨184.7公顷,产量6046吨。
至2014年有工业企业2118家,从业人员37314人。其中年销售亿元以上企业25家、上市企业2家。主要产业有轴承、化纤纺织、家电制造、塑料制品、食品加工等。综合性农贸市场10个,超市卖场8家。余姚中国裘皮城成为商业亮点。
2014年全街道工业总产值206.6亿元,其中上亿元企业产值78亿元;全社会投资27.6亿元,自营出口3.36亿元,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;农业总产值4.91亿元;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.41亿元,其中地方收入3.10亿元;农民人均收入26949元。
境内交通方便,已建成道路62条,总长77.09千米,形成交通网络。329国道、余姚大道,梁周公路穿境而过。
2014年有小学4所,初中1所,中小学一体制学校1所,高中1所,民工子弟学校1所,成职校1所,幼儿园13所,卫生院2所,村级卫生服务站12个 ,敬老院1所,文化宫2个,公园3个。
境内有市级文保单位符家宗祠、革命纪念地新新公司及裘皮城、天华农庄等购物观光点。
|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信息已访问:4086次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