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行政区划 工作动态 地名公告 办事指南 余姚景点 标志管理 地名查询
您的位置:首页 > 地名文化
地名文化
机构简介
政策法规
行政区划
工作动态
地名公告
办事指南
地名文化
余姚景点
标志管理
地名查询
联系我们
友情链接
全站搜索
 
地名文化  
循循舜里名贤世传——走遍余姚
———又一个冯村的故事
发表日期:2006-12-3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字大小:【大】 【中】 【小】
循循舜里名贤世传——走遍余姚
———又一个冯村的故事
http://www.yynews.com.cn   余姚新闻网  12月31日 8:58

  冯村地处四明山北麓,四面被金沙岭、清贤岭、赵宦岭、灵源山、乌丹山等山包围中间是由溪流冲积而成的谷地。冯村本名诸冯,相传是“五帝”之一的虞舜故里,后来又出现了诸如许询、赵谦等贤人名哲,清黄熙临赞誉道:“余寄迹江湖,观风氏族,莫如诸冯,循循舜里,绍存南渡,居民奕奕,名贤世传。”

  现存最早记录舜出生地的典籍是《孟子》,其中《离娄章句》上说:“舜生于诸冯迁于负夏卒于鸣条东夷之人也。”对此汉赵岐注解道:“诸冯,地名也,负海也,在东方夷服之地。”在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时代,“大古塘海侵”已经退去,冯村谷地已经形成,村北金沙岭(别名破岭)外是湖沼江海,村南乌丹山海拔435米,是四明山北麓的最高峰,《光绪余姚县志》称“航海视为指南”。

  当然,由于上古史料缺失,对于舜出生地的意见历来众说纷纭。比较典型的还有冀州说、濮州说。冀州说源于《史记》,《五帝本纪》称“舜,冀州之人也”。冀州在山西西南部的“蒲坂”,是中原之地,与孟子所说的“东夷”和赵岐注解的“负海”相矛盾。所以不少学者认为冀州是舜“得志行乎中国”后的建都之地,并非出生地。濮州说与余姚说同被唐《括地志》所存,文中说:“越州余姚县有历山舜井,濮阳雷泽县有历山舜井,二所又有姚墟,云生舜处也。”其实濮州姚墟在山东的最西部,与冀州同样是内陆中原之地。所以清黄宗羲在《孟子师说》中认为:“今余姚、上虞两县皆以舜得名。其水之经余姚者曰姚江,亦曰舜江。其水之经上虞者曰百官江。余姚有历山。上虞有握登山,舜母之名也。有虹漾,握登见大虹,意感而生。有象田,其土中耕者往往得古陶器,舜之古迹在此两县为最多……然大概舜之生在余姚、上虞,故曰‘东夷之人’。”

  至于姚墟(或姚丘)具体方位在哪里,是否就是诸冯,也意见不一。宋以后的省、郡、县志大多记有姚丘山,称位置在“(余姚)县西北六十里”,当代史学家史树青提出“河姆渡渡遗址为古代所传之姚墟”说,而晋《会稽旧籍》则认为:“舜上虞人,去虞三十里有姚丘,即舜所生也。”我们认为,《会稽旧籍》成书最早,其观点当有更大可靠性。诸冯与虞(古代上虞县城,今丰惠镇)相距正是三十里,地名与位置都相合。只是称舜为上虞人,可能是因为诸冯地处余姚与上虞的相临地带,作者误认了。我们认为:姚墟(或姚丘)很有可能就是诸冯,就是今天的冯村。

  时光过去了二千年,晋永嘉五年(310年),大批中原士族因匈奴攻占洛阳而南渡。山清水秀的冯村被“一时文宗”许询相中,村名也因此又叫许村。许询胸襟高迈,其五言诗“妙绝时人”。如《竹扇诗》:“良工眇芳林,妙思触物骋,篾疑秋蝉翼,团取望舒景。”真是情致宛然。冯村“山远而平,溪清而绕,四望如碧莲叶”,灵源山下灵源泉清澈见底,“不以旱涝增减”,俨然是一个优美适居的世外桃源。当时谢安在东山,支遁在坞山,许询与他们时常来往,尽山水之游,“吟卧不知还”,有岭因此而称为清贤岭。许询诗句“青松凝素髓,秋菊落芳英”,仿佛就是当时情景。后人为纪念许询,在村中建造清贤庙,主体建筑至今尚存。据《姚江赵氏宗谱》六册载:北宋魏王延美后,爵申王,始祖德父,曾孙叔赟,建炎中(1129)护驾南迁,卒葬余姚灵源山,其子锐之、锡之、镗之分居双雁小宦山、凤亭、诸冯圣奥,以守先人庐墓。

  至元末明初,冯村又出了一个厄穷无悔的“考古先生”赵谦。赵谦,原名古则,字撝谦。早年丧父,寄食于崇山寺,达旦忘寐刻苦攻读。十七八岁时,就学于天台郑四表。学成归家,坐隖山万书阁,“经史子集图记音韵以至天文地理兵刑等书,靡不涉览”。二十二岁时,“领乡荐,尽交当世之士”。《明史》上说,赵谦所交除受业师郑四表外,“与硃右、谢肃、徐一夔辈定文字交”,“定海乐良、鄞郑真明《春秋》,山阴赵俶长于说《诗》,迮雨善乐府,广陵张昱工歌诗,无为吴志淳、华亭硃芾工草书篆隶,撝谦悉与为友”。洪武十二年修《正韵》,赵谦应聘入京师,授中都国子监典簿。后因与同官意见不合而罢归。回乡后筑考古台,专心学术研究。洪武二十二年,赵谦以荐召为琼山县学教谕。在海南蛮荒之地,赵谦编写了《童蒙习句》、《学范》等书,积极开展文教活动。后人赞誉道:“海南子弟,得闻圣学,实自谦始。”誉称“海南夫子”。洪武二十八年,赵谦病逝于广东番禺,年仅四十五岁。对赵谦一生的评价,明邱濬《考古赵先生像赞》所说的八言最为确切。那就是“南海木铎,后学山斗”。“南海木铎”是指他为海南文化教育的拓荒之功。他的讲学不仅使琼海之人皆知向化,而且吸引了四方慕名而来的学子,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合肥王惠、蒲田朱伯绍、三山郑尚宾、凤阳孙仲岳、临川吴平仲等。“后学山斗”是指他的学术成就。他曾对门人王仲迪说:“寡欲以养其心,观止以明其理,调息以养其气,读书以验其诚,圣贤之域不难到。”所以虽然一生坎坷,但求道之心矢志不移,并且自信“予之屈塞必有通伸者焉”。他的著述散佚很多,他去世后朝廷曾派人来冯村寻求遗作,后来邱濬、李东阳、谢迁又先后去岭南访求,留传至今的尚有《六书本义》、《声音文字通》、《易学提纲》、《学范》等,计十八种三百余卷。赵谦的学术特色,明焦竑认为“字学最精”。确实,赵谦对文字研究颇为自信,有诗道:“文字声音叹久讹,十年辛苦费研磨。认云沈约知音甚,未许扬雄识字多。”从他的现存著作看,也是这方面的最多,其中《声音文字通》一百卷,《六书本义》十二卷。但这仅仅是一方面,其实赵谦在道学方面也苦心孤诣,独树一帜。明解缙在《考古先生墓志铭》中认为他“力学主敬”,清黄宗羲在《明儒学案》中认为其“为学之要,则在《造化经纶》一图”。《明儒学案》把《造化经纶》有关文字全文选入,可惜未录图象,后代学者也少有研究。好在冯村尚存嘉庆《姚江赵氏宗谱》,《造化经纶图》赫然其中。(牛二怀 施长海 郑汉良)

(来源:余姚日报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信息已访问:1542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宁波市民政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行政区划网 中国地名网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