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虎湾岗,海拔979米,为余姚最高峰,位于我市最南端的四明山芦山境内,紧邻嵊州。岗西称青虎湾,志载清时常有老虎出没,故名,岗随湾名。
3月底的一个周六,天气超常的热,好像早早进入了初夏,我们结伴前往,车沿甘油公路西行,至船底湾折南,进入通往黄海田的林区道路,公路在秀尖山腰穿过。秀尖山,的确名不虚传,在群峰的簇拥下,独峰耸立,雄壮秀丽,视野开阔,可谓一峰独秀。它是余姚第二高峰,海拔975米,仅低于青虎湾岗4米,随行的唐主任许多年前还在山顶上为省测绘大队立有测绘标志。秀尖山南望,崇山峻岭、层峦叠峰、群山连绵,长湾头(海拔917米)、小长湾(海拔966米)、双尖岗(海拔921米)、青虎湾岗等诸峰筑成了一道雄峻的峰屏,蔚为壮观。西望,幽谷深深,落差600余米。这里,山势陡峭,群峰深壑交相辉映,你会真正感受到800里巍巍四明的雄峻和浩气,也令胆怯者心悸目眩。
继续前行到林场木材加工厂,在山农的指点下,我们踏上了登巅的路。崎岖的山路沿小溪而上,溪水潺潺,清澈见底,这水不亚于农夫山泉,右侧是大片杉木林,左侧是松林,宁波林场建场初期栽种的,树龄50年左右,高大挺拔而有神韵,间植枫香。枫香是落叶树种,植物的季相变化、灰白光滑的枫树干身和褐色鳞状的松树干身,使林野的气氛活跃了许多,要是在深秋,这红绿相间,更是别有一番风景了。再前行,山陡了,林更深,路呈之字状,路上覆盖着厚厚的树叶,踩上去软绵绵的,看得出来,很久没有来人了,村长不时地为我们砍去挡路的柴。溪变得很狭小,涓涓细流默默地流淌着,也因为这涓涓细流,才汇成了大江、大河。半小时过去,已是大汗淋漓,前方有一突兀巨岩,上有一棵盛开的野桃花,因为温差,她姗姗来迟。登临岩上,视野也略显开阔,眺望远方,在几处岩壁边又镶嵌着几丛桃花。桃花点缀茫茫林海,这里大自然赐于我们的杰作。当松的坚毅挺拔和桃花的芳菲烂漫构成风景的时候,她极不逊色于梅兰竹菊四君子、松竹梅岁寒三友的组合。
很快,我们登上了山的鞍部,左右便是山脊线,其上并列种着四棵金钱松,并沿山脊线向前延伸,我们折西左行。金钱松,又名金松,为落叶乔木,顶端优势强盛,干直挺秀,枝轮生平展,形成圆锥形树冠,秋叶金黄,极具观赏性,为世界著名五大园林树种之一。然而,这里的金钱松树相出人意料,三十来公分的口径树高只有5-6米,没有明显的主干,上部成簇生状,树枝倒向南边,颇有贺派风吹式盆景风格。此时,一阵暖风吹来,松涛随即而起,我顿时醒悟过来,这正是金钱松在寒风凛冽、大雪纷飞的严冬腊月里与恶历气候顽强抗争的印记。我靠在一棵被大风刮倒的金钱松上,思绪完全进入了北国,耳边仿佛响起了现代京剧《智取威虎山》里的一段唱:朔风吹,林涛吼,峡谷震荡。望飞雪,漫天舞,巍巍群山披银装,好一派北国风光……。
顺着金松林带,继续前进,经1小时的攀爬,终于登上了青虎湾岗。作为余姚人能登上余姚之巅,了却我多年的夙愿,这心情是不言而喻的。山顶较为平坦,筑有两座瞭望岗楼,底层方、上层圆,弃用多年,显得破败,门窗、楼梯荡然无存,从钢筋混凝土预制门框不难看出,岗楼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。不难想象,当年修筑两座岗楼时,将建筑材料运往岗顶的艰辛和“要随时准备打仗”号召下,当地民兵站岗放哨的辛劳。岗楼四周长满了芦苇,显得有点荒凉,与周边的森林很不协调。森林挡住了视线,唯有西南方有一条小小的视线走廊,向前腑视,有一条通往我市边陲小村黄海田的蜿蜒公路,那是几年前通车那天我去过的一条路。在远离城市的喧嚣、尘世间烦脑的此时此刻,令人顿生超凡脱俗的感觉。山顶一片寂静,也没有丢弃的塑料袋和可乐瓶,只有几棵世代繁衍的小胡秃子,在静静地诉说着青虎湾岗的昨天、今天和明天。(袁尧明文/摄)
(来源:余姚日报)
|